南京中医药学会座落在南京风景秀丽的秦淮河畔,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清代嘉庆年间,南京就有“药王会”之设,并集资建立“痘神”专祠(又名长生祠)以为会址。宣统元年改组为“医学会”,民国4年(1915年)又联合药界,易名为“南京医药联合研究会”。民国17年(1928年)又改组为“南京特别市中医公会”,并于当年10月7日开全体会员大会,通过简章,并推荐徐近仁、杨伯雅、隋翰英为常务委员。民国35年(1946年),周柳亭等11人联合发起组织了“南京市中医师公会”,并通过了公会章程,张简斋被选为理事长,公会设在大油坊巷39号,当时有会员113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于1952年12月成立了南京中医药学会,在全体会员大会上,通过了学会章程,选出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和理事长、副理事长,完善了学会组织机构。在历史的岁月中,学会逐步发展壮大,先后召开了8次会员代表大会及理事会的改选。目前,南京中医药学会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南京地区中医药科技人员的纽带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挂靠于南京市卫生局,是依法登记成立的法人社会团体。会址位于南京市中医院内。现拥有内、外、妇、儿、骨科、肛肠、耳鼻喉、青年中医、中药、养生康复10个专业委员会,会员420人 ,刘玉成担任理事长,李俭、张骠、单兆伟、张仲爱为副理事长,黄洁为秘书长,赵小寅为副秘书长。
(南京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