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奖励展示
肿瘤患者舌苔形成分子调控网络的构建与验证
发布日期:2012年12月24日

舌诊是望诊中最具诊断特色的方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性质、病势浅深、气血盛衰、津液盈亏及脏腑虚实等。正如曹炳章《辨舌指南》指出:“辨舌质可辨脏腑的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舌苔作为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其辅助诊断意义也逐渐被世界医学关注及应用。《伤寒论本旨》指出:“审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深浅也。”由于舌苔的观察较为直观和客观,不仅可以作为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也可以作为肿瘤、艾滋病、SARS等重大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有效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
    本项目自1996年起历时十多年,围绕肿瘤患者舌苔形成的分子机理进行基础研究,取得了开拓性的研究成果,获得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博导类基金以及2项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肿瘤病人舌苔变化与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关系研究》(30070910)和《舌苔与相关基因和粘附分子表达的关系研究》(30472123)已经完成,经过批准结题,1项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项目《肿瘤病人舌苔变化与上皮生长因子的关系研究》(96060)于1999年结题并通过了鉴定验收,本项目是这3个项目研究成果的综合,属于基础理论创新研究,通过本项目建构的肿瘤患者舌苔形成分子调控网络平台,为将来开展中医临床转化医学研究、服务临床舌诊辅助恶性肿瘤防治及个体化医疗提供基础。
    本项目首先将表达谱基因芯片、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原代舌黏膜细胞体外培养等先进生命科学技术引入肿瘤患者舌苔形成机制研究,揭示了舌苔形成相关基因表达规律以及相关分子对其表达的影响。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主要获得了以下3点创新性成果:
1.构建了肿瘤患者舌苔形成分子调控网络,并对其中关键节点进行了验证;
2.发现了EGF-R 信号通路是分子网络中调控影响肿瘤患者舌苔变化的重要的路径,并利用动物模型、舌鳞癌细胞模型进行了验证;
3.创建了原代舌苔黏膜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了EGF-R 信号通路对舌细胞角化、增殖与凋亡等关键分子的表达水平影响。
    近年来本项目正在以江苏省常见恶性肿瘤-胃腺癌为基础病种,研究舌苔形成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探索胃癌患者舌苔形成与胃癌发生因素及临床检验指标的相关性,发现舌苔对临床胃癌诊断中的辅助意义,为将来推广和应用舌苔辨证辅助恶性肿瘤-胃癌的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综上,本项目围绕肿瘤患者舌苔形成的分子机制从临床、动物、细胞水平的开展了大量研究,为揭示肿瘤患者舌苔形成的分子表达规律建立了数据平台,构建了临床肿瘤患者舌苔形成分子调控网络并在动物和细胞水平进行了验证。本项目研究对于阐明中医舌诊基本原理、科学内涵有较大的推动和示范性意义,也为研究肿瘤患者舌苔辨证指导临床的科学内涵及推动舌苔辨证辅助诊治恶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