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继教动态
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院士医学论坛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14年3月26日

    2014年3月23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针灸学会共同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支持的“2014•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院士医学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卫生部原副部长曹荣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马建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勇,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中国针灸学会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等领导,以及阿龙•切哈诺沃、理查•罗伯茨、杰克•绍斯塔克、埃里克•马斯金、罗伯特•默顿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史蒂夫•卡伊,中国科学院刘新垣院士、杨焕明院士、陈可冀院士、韩济生院士,中国工程院王辰院士、韩德民院士、吴以岭院士、郑树森院士等10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大会。会议开幕式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马建中主持。
    本次大会主席、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首先致辞,他代表大会组委会对参加此次盛会的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9位中美院士表达了诚挚的敬意,并对此次会议给予了殷切的希望,他指出,2014•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院士医学论坛是医学界的一件盛事,不仅为现代医学与中医药学共融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研讨平台,同时也将对中医药学乃至整个医学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把其作为国家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的重要特征。中医药学注重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人们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注重从人的整体功能状态来判断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注重实施个体化的辨证论治,注重“以人为本”而选择人性化的治疗方式,注重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防患于未然而强调个人的养生保健,这与转变了的医学模式相吻合,与调整了的医学目的相一致,这也为现代医学与中医药学共融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
   王国强主任在致辞中提出了四点建议和希望,第一,建议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主动向与会专家们介绍中医药学的基本情况、特色优势、发展状况,使他们能够对中医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有所感悟。第二,希望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能够贡献聪明才智,为中医药更好地维护人类健康出谋划策,提出真知灼见。第三,希望通过深入交流、广泛研讨,探索现代医学与中医药学共融发展的切入点、路径和举措。第四,希望能与各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们在科学研究、信息交流、技术攻关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推进现代医学与中医药学的共融发展。
随后,1993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获得者理查•罗伯茨(Rich Roberts)代表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言,他表示,中医药不仅是中国的瑰宝,更是全人类的财富,希望能加强与中医药科技工作者的交流和合作,共同为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而努力。
   最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西方医学的结合,为近年的中西医汇聚和系统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把中医药与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践证明两种医学体系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已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显著特征和优势,正在为中国医学科学发展提供独特的动力,也为健康中国的实现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陈竺副委员长强调指出,中西方医学的目的都是最大程度地保护健康,应该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现代西方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思路和方法,加快传统医学理论与技术的革新;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传统医学在生命观、健康观、医学模式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为现代西方医学提供更多的治疗思想和方法手段。陈竺委员长表示,我们完全有可能建立一个融合东西医学优势的现代医学体系,这种医学体系富有包容性,既不固步自封,又兼收并蓄;既立足于历史,又着眼于未来;既高于传统的中医,可能也高于目前的西医。
   会议期间,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9位中美院士围绕国际生物医学技术的前沿、生物医学技术经济学展望、中医药学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应用与中医药学的传承创新、中医药发展的理论创新与产业发展等问题作了主题演讲,引发了人们对生物医学、经济学、中医药学的深深思考。
   此次峰会是一次“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医学盛会,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9位中美院士,1000余名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者,齐聚一堂,以“现代医学•中医药学•共融发展”为主题,同台演讲,同台展示,启迪了思维,拓展了视野,增进了交流,加深了了解,不仅是一次高层次的中西医学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渗透的双赢盛会,一次中西医学共同追求的“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尝试,也是促进中医药的世界性传播,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有效举措。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