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关于“新形势、新机遇、新模式”——资本与中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总结
发布日期:2014年7月21日

    2014年6月19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广东省中医院、北京固生堂中医养生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联合承办的资本与中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现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概况
    本次论坛以“新形势、新机遇、新模式”为主题,围绕中医健康产业发展、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医疗体系改革及中医医疗体系产学研一体化为主题展开研讨与交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林少春,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司办领导,部分省市卫生、中医药管理部门领导,部分中医药高等院校和中医医院、科研单位代表,德太资本(TPG)、恩颐资本(NEA)、富达投资(Fidelity)、史带基金(Starr)、贝恩资本、招商致远投资等17家全球顶级投资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应邀出席了本论坛。参与本次论坛的投资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超过6000亿美元,在中国投资过的医疗领域的企业包括和睦家集团、北京肿瘤医院国际诊疗中心、中信医药实业、青松康复养老、海吉亚医疗集团、泰和诚医疗集团等等。
    与会嘉宾和代表围绕“如何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构建中医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利用社会资本促进健康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大力提升基层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在国家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如何利用国内社会资本及国际资本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等三个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并未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知识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结合提出了建议。
    二、主要成果
    (一)领导高度重视与支持指导。
    本次论坛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人民政府等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林少春分别在论坛了发表了重要讲话。王国强同志表示,中医药健康服务作为健康服务业独具特色的重要内容,前景广阔,希望国内外投资机构和中医药行业凝聚共识,达成合作,实现多赢,使社会资本成为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先行力量。对于中医健康服务业未来发展方向,王国强指出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发展健康服务业与深化医改的关系。 二是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基本与非基本的关系。 四要处理好工作推进与深化改革的关系。
    林少春同志指出,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丰富的技术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基础。早在2006年,广东就启动了中医药强省的战略,经过7年多的努力,广东省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东省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积极探索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模式,一些社会资本也在健康养生领域寻找到了切入点,建立起了如健康旅游、社区诊所、专科诊所、健康管理、养老养生等服务模式。
    (二)认真研判形势,达成一定共识
    1、健康服务产业的发展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从国内形势看,随着医疗医生改革和转变经济方式的深入推进,发展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已经成为社会人们高度关注和热议的一个热门话题。国际上的资料显示当GDP发展到人均1000-1500美元健康产业就开始兴起,我们国家正式处于这个阶段。然而,健康服务业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础上,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的发展健康服务业,这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要要求,是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发展健康服务业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全球的趋势来看,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健康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美国的健康服务业规模,相对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7%,其他经合组织国家一般都达到10%左右。另外,人口老龄化刺激了医疗开支,出生在20世纪发达国家人均寿命是74岁,如果2010年出生在所谓的OECD国家,他们的预期寿命是100岁,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在人生经历中需要照顾和服务以及诊疗的需求越来越大,美国在过去40多年时间内医疗开支快速上升。这使得医疗和健康服务产业的投资成为资本领域关注的热点。
    2、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为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知识资本。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它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的健康,这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的重要特征。面对当前全球性的医疗难题,医改难题,中医药注重社会、心理、环境等对健康的影响,注重从整体功能的角度去维护健康,注重预防、保健、养生、治未病。这些理念、方法与调整的现代医学模式和医生目的相一致,越来越受到现代科学的关注和注视,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各国民众的欢迎和喜爱。中医药具有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阴阳平衡的动态原则,三因制宜的辨证论治,上工治未病的养防观,形神同治的调护理念,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为健康服务产业提供独具优势的知识资本。
    3、中医“治未病”体系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和社会资本的介入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导下,在深化医改中加快发展中医药。初步形成了中医药在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尤其是通过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积极探索中医特色的健康服务模式,努力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加快中医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和群众基础。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作为八项主要任务之一,同时在其他主要任务,如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积极发展健康保险,支持发展多样化的健康服务,培育健康服务业相关自身产业等方面,中医药也都是重要的内容。
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为资本进入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展示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前景。200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5.57%,预计到2020年我们GDP将达到91万亿元,如果按照10%计算,我国健康产业年产值应该有91344亿元,与李克强总理提到的8000万亿以上非常接近。其中,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将占据很大空间。
    4、成功签约。
    经会间洽谈,恩颐资本(NEA)与北京固生堂中医养生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向其投资近1000万美元,主要用于建立慢病防治体系、中医治未病体系等。有关高校、医院也正与相关投资公司联系、洽谈之中。
    三、存在问题
    (一)资本方对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仍需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包含中医药医疗和预防保健两个部分,作为中医药行业的专家,他们有丰富的预防保健的知识和本领,有丰富的治疗疾病的本领,但是缺乏足够的资本去推动其进一步转化,同时,也缺乏对市场的感受,缺乏市场营销,资金运作的经验和人才,而作为资本方,则需要对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和中国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够有可能达成合作。
    (二)基层中医药人才相对匮乏,医生多点职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基层医疗和社区医疗的成长,有助于缓解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美国的每一轮医改中,恩颐资本都投资了新兴了医疗健康服务的创业型公司,目前的市值均过百亿美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公司就是围绕社区医疗、社区健康服务的公司。中医药具有价格低、配套设备少、预防与康复方法多、适用面广等不可替代的优势,非常适合在基层和社区发展。但由于目前基层和社区的工作条件限制,中医药优秀人才大都集中在较大规模的公立医院,导致基层医疗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这是基层医疗无法成长的主要障碍。另外,国内对医生多点职业的政策一直不能很好的落实,让医院、医生们都不敢有作为,不敢与社会资本、与社会机构一起实施或推动社区医疗。
    (三)中医治未病体系尚需进一步推广融合。
    中医治未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切实可行的预防保健体系,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倡导和推行,但大多数治未病中心和技术力量都在公立医院体系内,而去医院已成为人们非迫不得已之行为,故仅依靠公立三甲医院难以覆盖服务。由于国家政策对公立医院对外合作不明晰,让公立医院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无法传授出去,不仅阻碍了社区医疗技术的成长,也阻碍了中医治未病体系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从而影响了社会资本对中医健康产业的投资。
    (四)国家医保制度尚不够完善。
    国家医保作为医疗服务的购买者,应以评估医保合作机构的多方面效率作为购买评价,价廉物美的机构,医保就可以采购更多,让市场化去淘汰医疗质量不过关、效率低的不规范的机构,高效、服务面广、医疗质量过关的医保合作机构即可给予更多的份额,而不是单一地控制医保合作机构数量。
    (五)国家财政对医疗机构的扶持尚需进一步合理。
    国家每年度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拨款均以工作量和门诊量作为的评估指标,三甲医院有很好的专家资源,技术力量,因此公立医院有资源可以不断追求门诊量,工作量,从而获得更多的国家财政拨款。这样就压缩了其他层次的医疗机构生存的空间,既没拨款,也没专家资源,从而就出现了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专家医生不愿意到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医疗技术无法提升的恶性循环。
此外,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风险性,基层政府和医疗行业监管部门对社会资本办医信心不足也是健康产业引入社会资本的障碍之一。
    四、意见建议
    (一)深化医改,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明确落实医生多点执业等相关政策。
    (二)大力推广中医治未病体系,实现公立医院、社区医疗与社会资本的协作发展,满足百姓服务需求。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
    (四)进一步均衡国家财政对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五)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宣传,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
    (六)需要政府作为合作的桥梁,给予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与医疗机构进行深入合作。

相关链接
GO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 问题反馈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京ICP备1706976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Copyright © 2007 - 20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