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项目为中西医结合应用基础研究。
2.主要研究内容:
1)MIF与实验性关节炎关键性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CIA大鼠血清、滑膜组织表达明显增强,且血清MIF水平与AI及血清TNF-α和IL-1β呈正相关关系,提示MIF作为上游细胞因子在关节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雷公藤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IF及TNF-α、IL-1表达的影响:雷公藤及其有效成分(雷公藤多甙和雷公藤甲素)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为,单药最佳作用浓度20%;配伍组以10%雷公藤甲素配伍30%来氟米特含药血清抑制作用最强;对MIF表达的抑制作用以雷公藤甲素配伍来氟米特组最佳。
3)雷公藤有效成分联合应用对实验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雷公藤甲素对大鼠CIA具有显著治疗效应,雷公藤甲素与来氟米特配伍在治疗大鼠CIA方面显示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MIF及TNF-α和IL-1β表达、抑制成纤维滑膜细胞增殖等有关。
4)RA患者MIF表达与病情活动的相关分析: RA活动组患者血清MIF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且与炎性指标(IL-1β、TNF-α、ESR、CRP、PLT)、关节肿胀指数和关节压痛指数均呈正相关,而与年龄、病程、晨僵时间和RF-半定量则无相关性。该结果提示,血清MIF水平可作为RA病情活动的血清标志物。
3.特点:该研究从动物模型、滑膜细胞及临床观察等多层次证实MIF与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相关性,并探索雷公藤有效成分对RA关键性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及其上游调控因子MIF的拮抗作用,以期发现并建立中药治疗RA的新靶点和新途径。
4.应用推广情况:该项目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篇,2次参加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相关研究受到同行关注;完成河北省科技成果登记,并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