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乳腺增生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从育龄妇女扩展到青少年,甚至殃及儿童和老年人,且乳腺癌的发生率比普通女性高出3-5倍。其原因在于西药尚无特效药物,而手术治疗易复发,且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欠深刻、诊疗欠规范、疗效尚存争议等,其已成为影响广大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本课题组历经10余年潜心钻研,通过对多个城市上万例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及病因学研究,对乳腺增生病的高危致病因素、发病机理及中医药治疗误区做了深入的剖析,开展了“补肾疏肝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为中医药治疗该病及预防乳腺增生癌变的发生发展找到了突破口,体现了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优势,取得了以下科研成果:
1.理论创新:
率先将乳腺增生病与妇科性腺轴结合起来研究,首次明确了乳腺增生病临床主要证型为“肝郁肾虚”型,提出了乳腺增生病的病机特点是“肾虚、冲任失调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创建了融调补、消散于一体的“补肾疏肝散结法”,该法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突破了以往中医药单纯补益肝肾、疏肝理气、活血散结的局限性,并据此法组方研制出利乳康液,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乳腺增生病“辨证-辨病-辨体”一体化的诊疗方案;率先开展了病因学及综合体质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论证了乳腺B超和雌、孕激素等现代诊断指标与中医证侯分型的相关性,为中医证侯客观化研究提供了依据;通过乳腺增生病的中医体质类型调研,揭示了该病的发生、发展与体质的密切相关性。
2.临床研究:
采用系统规范的设计方案,拟定了中医证候量化表和客观标尺评分法,完成了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资料由等级区分向量化标准的转变,规范了本病的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科学性论证提供了思路;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了“补肾疏肝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可靠疗效。在北京6家三甲医院观察临床病例上千例,总有效率达88%,该治疗方法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既可免除患者手术治疗的痛苦,又能减少治疗成本,提升了中医药诊治乳腺增生病的整体水平,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基础研究:
通过基础研究,明确了性激素、雌-孕激素受体、细胞增殖核抗原与该病及其癌变间的关系,证实了“补肾疏肝散结法”及其代表方具有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及癌变的双重功效,为中医药防治乳腺增生及其癌变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发现“补肾疏肝散结法”及其代表方对模型动物乳腺-子宫-卵巢性腺轴等内分泌系统有整体调节作用,完成了中医整体观在乳腺增生病基础研究中的论证,揭示了“补肾疏肝散结法”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是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等内分泌系统。
本项目发表统计源期刊9篇,出版著作2部,其中2篇文章被SCI收录,其中主要文献被引用91次,其理论创新性被引用27次,其基础研究被引用64次,参加大会交流5次,培养研究生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