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 中华中医药学会 //www.precookedfood.com Mon, 31 Mar 2025 06:10:07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1.7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京召开 //www.precookedfood.com/2025/03/31/31579/ Mon, 31 Mar 2025 06:10:07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1579     2025年3月2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于文明,副会长杨关林、闫树江、杨明会、李灿东、杨殿兴,秘书长李宗友以及各位常务理事出席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监事会监事长曹正逵、副监事长高金波等列席会议。会议由杨明会主持。


会议现场

    于文明对学会2024年在党建工作、学术引领、人才培养、科学普及、国际交流、内部治理等方面的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学会要坚持党建引领,铸牢思想之魂;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夯实发展之基;强化学术引领,强健创新之体;狠练自身内功,储足驱动之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努力开创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产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完成“十四五”各项任务,迎接“十五五”的开局。


于文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闫树江传达了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李宗友汇报了中华中医药学会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各位常务理事对中华中医药学会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中华中医药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修改草案)》、分支机构更名、聘任2024年度新当选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及期刊相关事宜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审议通过,还对如何做好2025年学会工作、更好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

闫树江传达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

 

李宗友汇报学会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要点

]]>
2024“科创中国”广西行中医药科技论坛暨广西地区“十大制剂”成果推介会成功举办 //www.precookedfood.com/2024/11/26/30766/ Tue, 26 Nov 2024 05:46:27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0766

    2024年11月22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和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我会主办的2024“科创中国”广西行中医药科技论坛暨广西地区“十大制剂”成果推介会成功召开。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科技服务处处长沈进、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马骏、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孙昱、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姚春、防城港市副市长许伟、广西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邹凌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主任张霄潇主持。

    马骏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中国科协的号召,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增强医学试验区的中医药产业实力,促进壮瑶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助力防城港市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许伟介绍防城港市和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已建成一批重大平台项目,形成一批高效联动工作机制。借助本次会议,也提出三点倡议:一是聚焦传承,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精华;二是共享创新,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共谋发展,推动中医药对外交流和传播。

 

 

    孙昱表示,广西中医药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以打造“四名”品牌为重点,即“名医、名药、名技法、名馆(阁)”,其中“名药”主要是打造“桂制剂”品牌。今天可以联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发布十个“桂制剂”意义重大,下一步也将联合学会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会上,举办了2024“科创中国”中医药领域典型案例发布仪式、广西“十大制剂”发布仪式,中华中医药学会与梧州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科创中心”签约仪式(中国科协“2024年‘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任务要求)。

 

发布2024“科创中国”中医药领域典型案例

 

中华中医药学会与梧州制药合作共建“科创中心”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和广西中医药大学姚春校长分别作题为《中药复方创新研究的若干探索和思考》和《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策略》主旨报告。来自广西南宁、防城港以及梧州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近150余人参会,线上听众2万余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十个“桂制剂”后,制剂所属单位分别介绍了制剂特色和已有基础,并与企业代表交流互动。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助力防城港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专家座谈会”,广西中医药管理局党委成员孙昱、上海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龚学忠、浙江大学绿色长三角中心主任范骁辉、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主任华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产业处副处长田纪祥、广西壮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赵立春、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药药理毒理研究所副所长鄢良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伤科金哲峰主任医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孟立锋主任医师等专家结合防城港市中医药发展现状和需求,就如何建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作了充分交流和研讨

 

]]>
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举办——两岸专家交流合作 助力针药传承发展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8/08/29480/ Thu, 08 Aug 2024 06:19:16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9480     2024年8月3日—5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协会主办,泉州市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石狮市中医院等承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暨针灸康复临床应用论坛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及代表超过200人线下参加会议,近8000人次线上观看论坛直播。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以“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助力针药传承发展”为主题。全国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协会会长梁克玮,中华中医药学会两岸交流合作委员会主任杨金生,石狮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明瑄,台湾中医师公会全联会荣誉理事长孙茂峰,台湾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林文泉,台湾中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执行长赖滢如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致辞

    陈俊峰在致辞中表示,中医药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财富,也是联系两岸同胞的重要纽带。中华中医药学会始终致力于促进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已与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合作发展交流协会连续举办五届“海峡两岸地道药材临床应用论坛”以及六届“海峡两岸青年中医药传承创新论坛”。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充分交流分享两岸中医药事业发展最新进展,进一步加强两岸针灸康复临床交流合作,推动更多优秀的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协会会长梁克玮致辞

    梁克玮表示,学术无藩篱,两岸一家亲。两岸中医药一脉相承,此次论坛探讨针灸及中医药康复经验,为两岸青年中医药人才创造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增进海峡两岸同胞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体现了中医药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希望两岸中医人能携手共进,持续在中医药多层面进行交流,深化两岸中医药融合发展。

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苏友新致辞

    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会长苏友新在致辞中表示,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坚持立足福建中医药独特优势,积极建立两岸中医药合作交流常态化机制。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共同打开两岸中医药学术常态化交流的大门,促进中医药融合发展,以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的积极成效,为两岸人民带来更多健康福音。

石狮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明瑄致辞

    黄明瑄在致欢迎辞时表示,近年来,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成果丰硕。此次论坛为两岸青年才俊提供了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平台,这对于促进海峡两岸中医药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助力石狮中医药事业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李灿东进行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李灿东从人文方面探讨中医传承人才培养,结合福建中医药大学教学经验,分享了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正确树立中医药理论思想,打好中医理论基础。

台湾中医师公会全联会荣誉理事长孙茂峰进行主旨报告

    孙茂峰以《卢鼎厚教授与王岱教授针刺手法在台湾的传承与发扬》为题进行报告,介绍了阿是穴的定义、取穴方法以及临床用法,分享了阿是穴研究成果、临床诊疗中使用阿是穴的案例和经验。

中华中医药学会两岸交流合作委员会主任杨金生进行主旨报告

    杨金生在主旨报告中,结合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学术思想,详细介绍了针刺治疗中风和痹痛的辨证思路和取穴规律,并分享了临床诊疗的具体技巧和方法。

台湾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林文泉进行主旨报告

    林文泉围绕海峡两岸中医药青年人才培养与创业交流现况与展望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多年来推动两岸中医药青年交流互动的实践经验与成功案例,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两岸青年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圆桌对话环节

    此外,论坛还邀请政医教研产等领域的两岸专家,以“两岸青年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为题进行对话交流。并且举办专题报告环节,邀请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静、台湾大中华糖尿病协会理事长梁添寿等两岸专家学者围绕两岸中医药传承创新、针灸康复服务能力提升、道地药材产业与资源现状等主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福建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陶静作专题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中药材GAP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文全作专题报告

台湾大中华糖尿病协会理事长梁添寿作专题报告

    与会嘉宾还实地考察了石狮市中医院、市中医药学会等,详细了解石狮市及周边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探寻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新契机。

]]>
中华中医药学会2024年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4/30/28423/ Tue, 30 Apr 2024 01:32:57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8423     2024年4月26-27日,中华中医药学会2024年分支机构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贾忠武,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查德忠,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董事长侯卫伟,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副会长杨明会、理事会党委委员唐旭东,《中国中医药报》社副经理罗会斌,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马骏、陈俊峰,各分支机构主任委员、秘书长、专家代表等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现场

    于文明对2023年分支机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2024年的工作要聚焦党建强会,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引领能力;聚焦学术立会,进一步提高学术引领能力;聚焦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聚焦固本培元,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于文明强调,要深入开展“学术引领年”活动,按照开展有策划的学术活动和有组织的科研活动的思路,在学术年会、科研项目等方面优化组织模式,着力营造创新生态,抓住真问题、开展真研究、产出真成果、实现真进展。

于文明讲话

杨明会主持开幕式

    王国辰介绍了中华中医药学会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要点,马骏、陈俊峰、庄乾竹分别就近年来推动学术引领工作情况、“学术引领年”活动试点工作有关安排、分支机构日常工作注意事项等作了介绍。肺系病分会、脾胃病分会、内科分会、风湿病分会、皮肤科分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分别就党建工作、学术引领、专科建设、青年人才培养、基层大讲堂、内外联动促学术等专题进行交流。与会代表围绕学术引领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进一步凝聚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学术活动质量的共识。

王国辰作工作报告

马骏介绍学术引领工作情况
陈俊峰介绍“学术引领年”试点工作安排

庄乾竹介绍分支机构日常注意事项

苗青作经验交流

赵迎盼作经验交流

常静玲作经验交流

姜泉作经验交流

曾宪玉作经验交流

汪选斌作经验交流

    会上,还为2023年新当选的分支机构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2023年度优秀等次分支机构、2023年度中医药科普人物和科普作品颁发了证书,同时启动了“我的中医护理路分享展演活动”。

为2023年新当选的分支机构主任委员颁发证书(一)

为2023年新当选的分支机构主任委员颁发证书(二)

为中华中医药学会2023年度优秀等次分支机构颁发证书(一)

为中华中医药学会2023年度优秀等次分支机构颁发证书(二)

为中华中医药学会2023年度优秀等次分支机构颁发证书(三)

为中华中医药学会2023年度优秀等次分支机构颁发证书(四)

为2023年度中医药科普人物和科普作品颁发证书(一)

为2023年度中医药科普人物和科普作品颁发证书(二)

“我的中医护理路分享展演活动”启动仪式

]]>
第二届中医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成功召开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4/08/28077/ Mon, 08 Apr 2024 06:20:14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8077     3月29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馆共同体承办、固生堂中医连锁管理集团支持的“2024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馆共同体年会暨第二届中医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广州举办,中医药行业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地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负责人近300人参会。

会议现场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李大宁,国医大师孙光荣、施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中国中医药报》社副社长陆烨鑫,中华中医药学会原副秘书长刘平,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吕玉波,广东省中医药局原副局长李梓廉,中医馆共同体主席、固生堂董事长涂志亮,中医馆共同体名誉主席张怀明等出席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于文明

    于文明在致辞中表示,要准确把握中医馆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其贴近群众、灵活性强等优势,实现相互补充、错位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技术手段,通过远程诊疗、智慧药房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积极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融防、治、康于一体,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把中医馆建设成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体现中医药文化精髓,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服务阵地。

国医大师孙光荣

    孙光荣表示,要练好“三功”——“文功”、“医功”、“药功”,把好“四度”——“深度”、“精度”、“广度”、“温度”,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连锁经营的示范作用,做好传帮带,针对基层健康需求,提高中医馆服务质量,让本区域的老百姓“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

中医馆共同体主席、固生堂董事长涂志亮

    涂志亮表示,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是基层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立中医机构形成互补。邀请名老中医到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出诊,将推动优质医师资源下沉基层,让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上名医。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侯胜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药学部主任刘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谭婧

    主旨报告环节,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侯胜田围绕中医馆标准化建设的探索发表演讲,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药学部主任刘力围绕中药代煎规范化与标准化进行分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谭婧以《多学科交叉支持中药疗效评价与阐释》为题作报告,涂志亮分享了关于中医馆连锁经营的心得体会。

    会上,还正式发布了《中医医馆蓝皮书》。

]]>
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成功举办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2/28/27393/ Wed, 28 Feb 2024 02:35:59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7393     2月24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在石家庄市召开。本次会议共设1个主论坛和12分论坛,张伯礼、樊代明、刘德培、张运、吴以岭等近20位两院院士以及10万余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新华网等多个第三方平台同步直播,交流分享络病最新科研成果,全力推动络病学的传承创新发展。

大会现场

张伯礼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

    张伯礼在致辞中表示,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典范,在以吴以岭院士为代表的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40年的砥砺创新,在提升患者临床获益、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总结了以理论为先、循证为王的成功经验。希望今后继续坚持传承、开放、创新、融合的宗旨,积极推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走向国际作出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在开幕式上致辞

    吴振斗表示,络病学作为传统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理论创新和药物研发等方面成果丰硕,为中医药抗疫、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慢病管理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发挥络病学优势特色,加强科技创新,拓展产业协作,推动络病学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国辰表示,200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创办了国际络病学大会,近20年来大会始终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以及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在行业内外掀起了学习络病理论,传承络病理论,应用络病理论的潮流。学会今后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吴以岭院士在会上作学术报告

    大会主论坛上,两院院士吴以岭、张运、于金明、葛均波、贾伟平分别作了题为《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转化应用》、《通络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20年研究》、《肿瘤精准防治新策略》、《泛血管疾病: 启示与未来战略》、《中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流行病学与防治策略》的学术报告,针对络病理论创新成果转化和络病理论在多个疾病领域防病治病价值展开深入交流。同时,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也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分别作相关学术报告,探讨了通络药物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慢性心衰、脑卒中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外,大会还设置了冠心病论坛、心律失常论坛、心力衰竭论坛、脑血管病论坛、糖尿病论坛、呼吸论坛、泌尿论坛、肿瘤论坛、精神与神经论坛、医药卫生发展论坛、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服务发展论坛、抗衰老论坛,与会多位院士、医学专家针对络病理论在各个疾病领域如何服务大众健康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年一度的国际络病学大会是海内外专家学者交流、探讨中医络病学领域前沿研究进展和热点话题的学术盛会,是中医药创新转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现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
中华中医药学会横琴会议基地正式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挂牌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2/26/27365/ Mon, 26 Feb 2024 06:27:52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7365     近日,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委托管理协议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珠海横琴隆重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与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签署合作意向书,“中华中医药学会横琴会议基地”正式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挂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贺一诚,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新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兼局长余艳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兼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等出席见证签约仪式,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出席了签约仪式。

    中华中医药学会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学术团体。学会始终致力于深化中医药学的研究与推广,为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不懈努力。此次会议基地的落地,有助于凝聚各界力量、促进优质资源高效集聚,有力推动中医药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普及与发展,标志着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将成为引领中医药事业向前迈进的旗帜和桥梁,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
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3年年会在京召开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1/23/27152/ Tue, 23 Jan 2024 02:22:38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7152     2024年1月20日,由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3年年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朱桂、处长张庆谦,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副秘书长陈俊峰,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明会、李灿东、唐旭东,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委员代表、国家标准项目与外文版项目组代表、中医临床专科标准体系研究(试点)项目组成员及秘书处人员等100余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会议。杨明会、唐旭东、谢雁鸣、高颖分别主持会议。

线下会场

    朱桂表示,中医药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对引领和支撑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张伯礼用“多、实、快、新”四个关键字肯定了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3年的工作成效,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文件要求,紧扣需求、服务实践、提升质量,更好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希望强化委员意识,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国家标准项目库,推动任务落实,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国际合作,高质量完成新一年工作任务。

张伯礼主任委员讲话

朱桂司长讲话

    王国辰在致辞中表示,将认真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标准委工作部署,着力在加强中医国家标准制修订、严格标准制定程序、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以更好发挥标准在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王国辰副会长兼秘书长致辞

    陈俊峰代表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汇报了2023年所做的工作,提出2024年将围绕深入实施“中医标准创优计划”、持续提升标准化服务大局能力、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谋划一批标准化研究项目、提高标准化工作治理能力等方面开展工作。

陈俊峰副秘书长作工作汇报

    会议进行了4项中医国家标准项目启动仪式。4个项目分别为:《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中医药-中医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术语系统分类框架》。

4项中医国家标准项目启动仪式

    会议举行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一批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中心授牌仪式。为认真贯彻《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划》有关要求,落实标准化人才实训实战行动部署,中华中医药学会将建设若干标准化人才培养中心,并依托天津中医药大学设立首批培养中心,共同培养中医药标准化方向的人才。

中医药标准化人才培养中心授牌仪式

    会议期间,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王峥、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高云、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洪梅,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天芳,上海中医药大学燕海霞、郭睿分别代表项目组对《中医药文化遗产分类及编码》《中医药-诊断信息的临床知识结构-第一部分:舌诊》《中医药-诊断信息的临床知识结构-第二部分:脉诊》等3项国家标准建议项目和《中医四诊操作规范》《中医临床名词术语》等13项国家标准外文版项目进行了汇报;唐旭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姜泉、望京医院孙凯分别代表课题组汇报了中医脾胃病、风湿病、骨伤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试点)课题情况;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负责人苏祥飞汇报了中医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工作分组有关情况。

    全体委员对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中医临床专科标准体系建设和中医国家标准体系及分组进行了讨论,并审议通过了3项中医国家标准计划项目建议以及13项国家标准外文版项目建议,论证通过了中医脾胃病、风湿病、骨伤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试点)课题。

杨明会、唐旭东、谢雁鸣、高颖分别主持会议

]]>
2023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交流会举办 //www.precookedfood.com/2023/12/25/26884/ Mon, 25 Dec 2023 02:51:51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6884     12月20日,2023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交流会在京举办。本次活动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办,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中外文国际传播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承办。

▲活动现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于文明,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士林作主题演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吴振斗,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陈实,新加坡驻华使馆新闻参赞李伟正以及地方省市、高校智库、医疗机构和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留学生代表等150余人现场参加活动。

▲于文明致辞

    于文明在致辞中指出,我们坚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和视野发展中医药,高度重视中医药医疗、保健和中医药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之中,成为民心相通、文明互鉴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载体。高质量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坚持共建共享,推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坚持互学互鉴,深化中医药交流合作;坚持创新创造,讲好中医药故事。

▲陆彩荣致辞

    陆彩荣在致辞中指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我们惟有秉持“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让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的国际传播转化;秉持开放包容,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人文交流深度;完善协同协作,丰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合作机制,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王琦作主题演讲

    王琦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多元文化共生与交融为中医学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中医学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再生性与持续性发展。中医药文化在多元文化中具有对话能力、解释能力和服务能力。构建中医药文化与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不仅要在圈内做精做细,还要在圈外做大做广,对内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对外寻求更广泛的国际文化认同。这是中医药文化被广泛认同、中医药走向未来的法宝。

▲陈士林作主题演讲

    陈士林围绕“科技创新与中药产业发展”作主题演讲,指出中医药之所以能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一是基于它的疗效,二是因为中医药产业在国际上极受关注。科技创新与中医药产业发展既可赋能传统中医药,推动中医药造福世界人民,也是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科技武器、创新源泉。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可能产生很多成果,能得到国际肯定,并推动整个中医药产业向前发展。

▲王国辰主持主题演讲环节

▲陈实主持开幕式

    交流会上揭晓了“首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案例征集活动”评选结果。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洲非洲地区语言节目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强、国医时代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案例获“首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评选结果发布现场

    首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案例征集活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于2022年7月启动。经过广泛征集和专业评审,从来自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文化传播等中医药发展重点领域的百余个有效案例中遴选出19个入围案例,并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十大典型案例”。

▲“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现场

    围绕以文化之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提供智力支持和实践指导,中华中医药学会与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联合发起并于本次活动上正式成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专家指导委员会”,助力从事中医药行业的机构和个人进一步把握海外传播媒体环境变化趋势,系统化构建海外媒体和公共关系网络,打造更多中医药全球品牌,更好推动传统医药文化交流与互鉴。

    此外,本次活动还发布了《本草纲目》国际交流数字文创产品,并举办了《本草中国》(英文)新书发布仪式。

▲《本草纲目》国际交流数字文创产品发布现场

    《本草纲目》国际交流数字文创产品由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和外文出版社共同推出,通过创新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方式,以《本草纲目》(英文)纸质版图书为基础进行数字内容生成,并配备了定制化数字阅读器,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本草中国》(英文)新书发布现场

    《本草中国》(英文)根据我国首部大型中医药文化系列同名纪录片创作而成。全书以550余幅精美图片和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藏红花、人参、青蒿等40余种代表性本草药材的功效、药理及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生动、鲜活展现中华传统医药文化之美和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

▲案例分享环节现场

    在交流研讨环节,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李灿东,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天罡,河南省南阳市中医药发展局副局长张长河,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主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津沽脏腑推拿第五代传承人李华南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崔永强围绕论坛主题,以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典型案例生动讲述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路径和方法。

▲圆桌对话现场

    圆桌对话环节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副总编辑王君平主持,邀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贾云峰,天津市外办领导班子成员、天津市城市国际化研究中心主任曹汉军,台湾中华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发展交流协会会长梁克玮,中国翻译协会医学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雅信诚医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瑞锋,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贸易中心总经理孙学非围绕活动主题分享交流,探讨如何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时代价值,深化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中医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活动开始前,与会嘉宾一同参观中医药文化展览,深入了解中医药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行现场体验。

    本次活动由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外文出版社、朝华出版社、海豚出版社协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支持。

]]>
两位院士参加第八期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前沿科技沙龙 //www.precookedfood.com/2023/11/06/25984/ Mon, 06 Nov 2023 02:43:42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5984

    2023年10月31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浙江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创制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的第八期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前沿科技沙龙——单细胞组学、靶点“钩钓”等新技术助力中药功效科学内涵阐释在浙江嘉善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浙江省卫健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曹启峰,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先海,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深圳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大学专家代表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会议由浙江大学范骁辉教授主持。

    会上,围绕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张伯礼院士和丛斌院士分别作题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和《生命科学进化带来的思考》的主旨报告。

    沙龙讨论环节,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主任张霄潇详细介绍了中医药十大进展遴选工作的背景、工作机制和成果成效。浙江大学王毅教授、北京大学曾克武研究员、大连医科大学马骁驰教授分别作《融合单细胞组学技术揭示活血化淤中药心肌保护的科学内涵》、《靶点钩钓技术在中药作用机制解析中的应用》、《代谢靶点表征方法的构建与中药干预研究》的学术报告。

    张伯礼院士首先肯定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开展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遴选工作的重要意义,认为通过近3年的遴选和发布,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已成为中医药学术研究的“风向标”。以2022年度遴选出的十大学术进展为例,充分体现了三大特点:一是突出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例如:“中医药治疗克罗恩病等慢性难治性疾病获得新证据”等;二是注重学术研究支撑行业发展,例如:“学术研究助力‘三结合’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构建”等;三是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例如:“单细胞组学、靶点“钩钓”等新技术助力中药功效科学内涵阐释”等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代表了中医药研究的方向。

    丛斌院士对三位青年人才的项目入选年度十大学术进展表示祝贺与肯定,并强调中药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和代谢的研究对于理解中药的作用机制和效果非常重要。他提出通过动态化、可视化观察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和解释中药复方的体内过程,为优化中药复方设计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深圳大学程永现教授、清华大学李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丁侃教授、复旦大学陈道峰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黄志超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唐健元教授等与会专家围绕“单细胞组学、靶点‘钩钓’等新技术助力中药功效科学内涵阐释”主题,从多学科交叉融合、聚焦临床问题、重视中医药自身复杂规律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延伸阅读:

    第一期十大学术进展前沿科技沙龙

    第二期十大学术进展前沿科技沙龙

    第三期十大学术进展前沿科技沙龙

    第四期十大学术进展前沿科技沙龙

    第五期十大学术进展前沿科技沙龙

    第六期十大学术进展前沿科技沙龙

    第七期十大学术进展前沿科技沙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