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 中华中医药学会 //www.precookedfood.com Thu, 27 Mar 2025 06:18:1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1.7 “科创中国”中药注射剂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论证会成功举办 //www.precookedfood.com/2025/03/27/31533/ Thu, 27 Mar 2025 06:18:14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1533

 

    受中国科协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承担了“科创中国”中药注射剂科技服务团项目,旨在厘清中药注射剂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案例进行定向服务。按照项目整体安排,为进一步论证完善《中药注射剂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内容,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25年3月25日在江西南昌召开专家论证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成都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彭成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俊华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中心主任梁爱华研究员、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主任范骁辉教授、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主任华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孔令博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芳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吕国雄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万蝉俊副教授等专家,江西省科协学会部部长张全市、江西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伊凡,以及梧州制药、江西济民可信、江西青峰药业等企业代表参会。会议由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临时负责人郭继华主持。

    中华中医药学会龚述坤代表项目组汇报了《中药注射剂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中药注射剂产业的市场规模、临床使用情况、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情况,以及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报告的内容,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与会专家还听取了《基于临床风险获益评估的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研究建议》和《基于临床风险获益评估的醒脑静注射液研究建议》的报告并进行了论证。

]]>
探索“中医药+文旅”的跨界融合丨 科学文化中国行“中医药之旅”项目启动会在杭举办 //www.precookedfood.com/2025/03/11/31420/ Tue, 11 Mar 2025 06:08:59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1420     3月7日,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指导,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浙江省科协、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共同承办的科学文化中国行“中医药之旅”项目启动会在杭州顺利举办。项目旨在深度挖掘中医药科学文化价值,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中医药科技文化旅游品牌。

    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二级巡视员姚振清,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陈俊峰、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海霞,浙江省科协宣传部部长王陆军,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晓鸣、副秘书长卢建华,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视听融合处处长喻谦,浙江省卫健委中医药传承创新处二级调研员陈良敏,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原副校长徐云松,浙江省中医药大健康联合体秘书长杨苏蓓,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毛碧增,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朱爱松,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徐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中医药报、浙江科教影视频道、浙江广电集团、浙江日报等媒体记者以及浙江中医药文旅线路规划内的8家景区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部郭继华和王晓鸣分别主持。

    陈俊峰在致辞中表示,浙江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展中医药与文旅结合是顺势而为、意义重大。希望项目组可以依托中国科协项目支持,打造一条兼具科学性、趣味性、生活性的中医药文旅线路,传播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走出去”,展示中医药独特魅力,助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卢建华介绍了科学文化中国行“中医药之旅”项目的实施方案。8家浙江省旅游景区代表分别汇报了各自景点中医药的特色和资源。

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线路景点建议及线路设计合理性”、“线路亮点”、“线路宣传片规划建议”三个议题进行充分交流研讨,并提出了完善意见和建议。

 

    姚振清在总结中对本次启动会及相关准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科学文化中国行”是中国科协打造的文旅融合传播品牌,旨在通过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与科学文化的结合,讲好中国科学故事、中国科学家故事。他希望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浙江省科协、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携手并进,以“中医药+文旅”为抓手,传播中医药科学知识,展示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果,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下一步,学会将携手浙江省科协及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深化合作,有效整合三方优势资源,高效推动“中医药之旅”项目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擦亮“浙派中医”金名片,为全国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可行路径、打造示范性案例,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撰稿:楼彦 王婷 贾晶晶 郭继华)

 

]]>
关于公开征集“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的通知 //www.precookedfood.com/2024/11/06/30562/ Wed, 06 Nov 2024 08:13:17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0562 中会发〔2024〕27号

关于公开征集“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中医药学会、解放军中医药学会、各分支机构、单位会员及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定期梳理总结中医药研究成果,动态呈现中医药学术研究、创新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学术引领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已经连续四年发布了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在业界取得良好的反响。为做好“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具体要求

    (一)推荐内容应是在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取得并公开发布、发表、出版发行或批准的中医药学术进展。

    (二)推荐内容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围绕中医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临床研究领域取得的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和引领性的新规律、新发现、新方法、新产品、新观点。

    (三)请各单位积极组织推荐中医药学术进展,并对推荐项目真实性负责。

    二、推荐方式及时间安排

    本次征集以无纸化方式进行,各单位或个人有相应的成果后即可将PDF及Word版的“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内容推荐表”发送至邮箱cacmfzyj@163.com,邮件主题注明“十大进展+研究团队名称+进展题目”。本次征集时间截止至2024年12月31日。

    三、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项目工作组:龚述坤 18482102529

    发展研究办公室:郭继华 010-64274797

    科技评审部:王雯婕 010-64291832

    邮箱:cacmfzyj@163.com

 

    附件1 2024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内容推荐表

    附件2 2020-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附件3 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论文)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24年11月6日

]]>
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第二届科普论坛 在珠海成功举办 //www.precookedfood.com/2024/11/05/30536/ Tue, 05 Nov 2024 07:53:49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30536     2024年11月2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普及部、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承办,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协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第二届科普论坛”在珠海市召开。本次论坛以“科学男科,科普先行”为主题,邀请男科专家、媒体代表以及科普达人,围绕科普政策解读、男科科普现状分析、如何规范男科科学传播、中医科普创作经验、自媒体科普创作体会以及如何提高专科及医院影响力等热点问题开展主题报告及科普经验交流。

   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普及部副主任张霄潇、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李海松、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王彬、北京卫视副主任田天、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副院长逯敏、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宣传处处长陈佳佳、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男性学分会主任委员袁少英,中国性学会基层泌尿男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李虎、广东省针灸学会生殖泌尿男科专委会主任委员覃湛、抖音华南大区医生/医院运营负责人张海强,以及北京电视台、抖音平台、男科分会委员及青委共计3000余人以线上、线下形式参与会议。

   逯敏代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致辞,表示医院一直致力于为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珠海力量,本次论坛在珠海召开,是对珠海男科30余年奋斗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医院也将借此契机,扩大品牌影响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张霄潇以《“六位一体”做好新时代中医药科普工作》为题解读了中医药科普的相关政策,介绍了学会科普工作的整体规划,建议发挥中医药价值引领作用,强化科普责任意识,打造中医药科普品牌,提升科普阵地建设水平,加强科普队伍能力建设,加强科普研究。

   李海松、田天、王彬、李虎、张海强分别以《科学男科,任重道远》、《传播中医文化,做最生动的中医科普课》、《科普的本质是什么》、《基于先天性尿道下裂若干问题,探讨专科品牌发展》、《如何通过抖音平台提升医院线上影响力》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分享。

   会议最后,袁少英建议广大男科同道应借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优势,把规范的男科健康知识从多渠道多平台进行传播,以此推动男科学科发展。本次活动是专科分会发挥专家资源优势,联合总会科普管理部门和媒体开展科普动员及科普研究的重要实践,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
中医药文化科普走进国家部委系列活动 (全国人大机关)顺利举办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9/25/29977/ Wed, 25 Sep 2024 08:21:12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9977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精神,受中国科协委托,学会承担了2024年度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学会科普能力提升项目。按要求走进机关、院校开展中医药科学讲座和义诊活动,重点提升公务员、大学生对中医药的科学认识,助力全民中医药科学素养提升。

    2024年9月20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举办了中医药文化科普走进全国人大机关活动。中华中医药学会曹正逵监事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书记韩振蕴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李彬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晋教授、张燕萍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张立山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李焕芹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王彤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王福教授等专家一行赴全国人大机关开展了科普讲座和义诊活动。曹正逵与全国人大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文化科普、法治建设等进行了交流座谈。活动现场,张晋作了《中医治未病—中国人的健康养生方式》主题报告,重点面向机关领导干部介绍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养生方式。

    同时,韩振蕴、李彬、张燕萍、张立山、李焕芹、王彤、王福等专家为公务员进行了现场义诊,120余人参与本次活动。

    这是我会借助中国科协项目开展的第二场中医药文化科普走进国家部委活动,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和现场义诊的形式宣讲了中医药科学知识,普及了养生常识,让部委公务员切身感受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也为强化公务员对中医药的科学认知,提高其科学履职能力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
关于征集中药注射剂产业链发展难题、技术问题的通知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9/23/29886/ Mon, 23 Sep 2024 07:00:27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9886 中会发〔2024〕24号

关于征集中药注射剂产业链发展难题、技术问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各相关专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建功立业,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牵引,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和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中国科协开展了2024年“科创中国”科技服务团项目。

    受中国科协委托,我会承接了2024年“科创中国”中药注射剂科技服务团项目,主要通过组建一支多学科、跨领域的中医药科技服务团,面向中药注射剂产业链发展难题和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展开攻关,通过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问题难题解决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助力改造提升中药注射剂产业。

    为了厘清制约中药注射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和问题,为后续的分析夯实基础,现开展问题征集工作。具体事宜如下:

    一、征集对象

    已取得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中药注射剂。

    二、征集内容

    (一)临床问题

    1.上市后研究与评价

    基于临床风险获益,中药注射剂生产高质量上市后研究成果,服务上市后评价等问题。

    2.安全性监测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主动监测不良反应,并检测、分析识别不良反应原因等问题。

    (二)技术问题

    1.工艺优化

    中药注射剂生产的工艺过程,包括处方药味的前处理、提取、纯化、浓缩、干燥,注射剂的处方、配置、灌装、无菌处理、包装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问题。

    2.质量控制

    中药注射剂在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包括在药材、饮片、提取物、中间体稳定性方面的全链条追溯体系构建、有效成分检测等等。

    3.生产设备

    中药注射剂生产装备的更新迭代等问题。

    (三)其他问题

    1.中药材原料药:主要用于生产中药注射剂的中药材资源可持续性供应等方面的问题。

    2.其他制约中药注射剂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等。

    三、填报要求

    (一)填报工作应坚持四个面向,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重在体现填报的产品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并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二)填报单位应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如有需重点体现的成果请附上证明材料。

    四、其他事宜

    (一)符合条件的相关单位请按照要求填写附件并提供证明材料电子版,统一发送至cacmfzyj@163.com邮箱。

    (二)本次征集时间截止至2024年10月11日。

    五、联系方式

    发展研究办公室:郭继华  010-64274797

 

    附件1:征集问题采集表

 

 

                                                                                                                  中华中医药学会

2024年9月18日

 

 

]]>
科学饮食,助你延缓肾脏病进展 —致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饮食指南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3/14/27865/ Thu, 14 Mar 2024 07:45:12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7865     【编者按】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的两会精神,我会将组织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围绕国际防治疾病日开展系列科普宣传工作,满足大众健康科普需求,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世界肾脏病日相关介绍】

    鉴于全球慢性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公众对该病的防治知识普遍缺乏,经国际肾脏病学会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日。

    2024年3月14日是第十九个世界肾脏日,主题为:人人享有肾脏健康–促进医疗平等,优化用药实践。学会联合李平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以“世界肾脏日”为主题,编辑相关科普知识,希望通过科普传播慢性肾脏病的健康知识,提升患者健康素养,提高对疾病风险的认识,加强患者自我管理,从而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俗话说,衣食住行,缺一不行,饮食在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身体的代谢废物都要经过肾脏这个过滤器官排泄出去,你以为的高蛋白饮食,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那么到底怎么吃才能既保证营养又尽可能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呢?让我们一起了解肾脏病饮食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一、饮食中的三大纪律:

    1、食物多样,分期选配

    食物多样性是均衡营养的基础,慢性肾脏病患者应保持食物种类丰富,要根据慢性肾脏病的分期选配食物种类和数量。建议食物种类每日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保证营养素摄入全面充足。建议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主食以全谷物、薯类、蔬菜等为主。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食用时注意其中的含水量和含钾量,蔬菜推荐清水浸泡并焯水弃汤后食用。

    2、能量充足,营养均衡

    营养不良是导致患者并发感染、炎症、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的重要因素,肾病患者应该补充足够的热量。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主食以谷薯类为主,其中三分之一为粗杂粮,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慢性肾脏病3-5期,在蛋白质受限的情况下,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成为了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选择蛋白质含量低、能量密度高的主食,也可以选择水生蔬菜如莲藕、马蹄等来补充能量,同时补充必须氨基酸。

    慢性肾脏病也可能出现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D、铁、锌等,因此应定期对营养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膳食结构。

    3、规律进餐,限制饮酒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进餐、定时定量是维持健康的基础。慢性肾脏病患者进餐及加餐时间应相对固定,避免过饥过饱或暴饮暴食,减少外卖和聚餐,严格限制加工食品作为零食和加餐。

    过多酒精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排泄,可造成肾脏直接损害,同时增加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间接加重肾脏损害,因此应该限制饮酒。

    二、饮食中的八项注意:

    1、注意蛋白的选择

    蛋白过多伤身体——蛋白质是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须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经过代谢后生成的尿素氮要经过肾脏排泄,因此过多的蛋白摄入会加速肾脏损伤,蛋白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蛋白入量个体化——肾病患者每天该食入多少蛋白质是由慢性肾脏病分期不同而决定,以糖尿病肾病为例,CKD G1~2期,蛋白质摄入量为0.8-0.9g/kg/d;糖尿病肾病CKD G3~5期,非透析者,蛋白质摄入量为0.6g/kg/d,视情况补充复方α酮酸制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者,蛋白质摄入量为1.0~1.2g/kg/d。用理想体重乘以每公斤体重每天应食入的蛋白质量,就是该患者全天应该摄入的蛋白质量。肾病患者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作出适合自己的“优质低蛋白饮食”食谱。

    优质蛋白为首选——优质蛋白是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吸收后利用度高、含必须氨基酸多的蛋白质,包括肉、鱼、蛋、奶、大豆等,米面等其它食物中也含有蛋白质,但为非优质蛋白质。在全天蛋白质摄入总量不超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食入优质蛋白。

    巧选主食蛋白少——米面等粮食中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但同时也含有非优质蛋白,所以建议患者以山药、土豆、芋头、红薯、西米、粉丝、粉条、粉皮等含淀粉高的食物替代部分主食。市面上有售的低蛋白米面,是经过特殊处理、减少了蛋白质含量的米面,可以用来蒸面皮、蒸花卷、蒸馒头等,这样既能保证热量的供给,又不会增加非优质蛋白的摄入。

    2、注意钾的调控

    高钾低钾都危险——摄入体内的钾80%要靠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调节钾的能力减低,可能出现高钾血症,严重的高钾血症会导致心率减慢、甚至室颤、心脏停搏。低钾情况(利尿剂的使用、进食不足)在肾病患者中也可出现,低钾同样会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

    食物钾量要了解——谷薯类含钾较高的有荞麦面、高粱米、燕麦、土豆、黄豆、豌豆、绿豆、芸豆、蚕豆、黑豆等;蔬菜类含钾较高的木耳、紫菜、竹笋、茭白、菠菜、苦瓜、香菇、藕等;水果中含钾较高的香蕉、橘子、榴莲、山楂、火龙果、樱桃。坚果(花生、核桃、黑芝麻)及干果(葡萄干、杏干、干桂圆等)普遍含钾较高。

    3、注意水量适当

   对于无水肿且尿量正常者,日饮水量1500-1700ml,对于存在水肿或者尿量减少者,要根据前一日的尿量或透析脱水量来计划饮水量,量出为入,并在医生指导下实施低盐膳食,减少含水量多的食物,避免水肿加重。

    4、注意低钠饮食

    少盐有利要知晓——控制盐的摄入量有利于改善肾友的血压、减轻蛋白尿和水肿,推荐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g。对于水肿患者可能需要更低的盐摄入量。除了食盐,酱油、味精、鸡精等调味品,香肠、火腿等腌制食品中也含有不少钠。

    控盐技巧很必要——①菜出锅时再放盐②用葱姜蒜、番茄汁、醋、花椒汁等代替食盐调味③用低钠盐或低钠酱油替代普通盐和酱油(注意低钠盐中钾含量高)④每日选择一餐不吃含盐的食物。

    5、注意钙的摄入

    补钙需要防干扰——低钙血症、骨质疏松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各种奶制品和肉类含钙高,吸收率也高。要注意大量饮用碳酸饮料和咖啡、浓茶会影响钙的吸收,吸烟、饮酒会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而且,骨头汤中含量最多的就是脂肪和嘌呤,钙通常无法溶解于汤中,所以一定纠正喝骨头汤补钙的错误观念。

    6、注意磷的摄入

    钙磷蛋白常共存——慢性肾脏病常见高磷血症,因此要限制食物中的磷摄入。磷通常跟蛋白质并存,一般来说,含磷高的食物主要集中在豆制品、奶制品、坚果类、动物肝脏、饮料、加工类食品。

    加工食品宜避免——与动物来源的磷相比,肠道对于植物来源的磷吸收利用低,而食品添加剂中的磷几乎完全被人体吸收,因此要格外注意尽量不要食用可乐、凉茶、奶酪、方便面、快餐、火腿、八宝粥、奶粉等。

    7、注意低嘌呤饮食

    嘌呤宜低不宜高——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人体约有20%的嘌呤是来自于食物摄取,因此如果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应尽量低嘌呤饮食。不宜进食海鲜、肉汤、动物内脏、啤酒等高嘌呤食物。不宜进食含糖饮料和部分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如苹果、橙、龙眼、荔枝、柚子、柿子和石榴等。不宜多食香菇、草菇、芦笋、红肉,如牛、羊、猪等,其嘌呤含量高于白肉(鸡、鸭、鹅和淡水鱼)。

    烹饪方法应参考——应尽量进食新鲜肉类,经腊制、腌制或熏制的肉类嘌呤、盐分含量高,患者不宜食用。烹饪时,提倡水煮后弃汤食用,油炸、煎制、卤制或火锅等烹饪方式均不提倡。使用佐料时,避免使用过多盐、糖和香辛料等。

    8、注意油脂的摄入

    好坏脂肪要明了——脂肪是三大营养物质中产能最高的,通常被添加到慢性肾脏病膳食中以提供足够的热量,脂肪也分好坏。好的脂肪包括橄榄油、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等,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以及葵花籽油、大豆油、海洋鱼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多。坏的脂肪是含“反式脂肪酸”多的动物油脂、人工油脂,常见的有起酥油、植脂末等。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烹调油的摄入量不超过25-40g,尽量避免坏脂肪、适量食用好脂肪。

    以上就是慢性肾脏病饮食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使肾友们注意到合理摄入蛋白、油脂、水、钙、磷、钾、钠、嘌呤等的重要性,帮助肾友们科学挑选饮食,健康优质生活。

 

    供稿:中华中医药学会李平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成员  王艳梅  武曦蔼

    审核:李平  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负责人、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作者简介

 

王艳梅,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医学博士。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科主治医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青年委员。业务专长:1.糖尿病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结合诊治。2.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3.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结节、月经不调、痤疮、失眠等内分泌疾病的中医诊治。

 

 

 

武曦蔼,女,中医内科博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科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慢性肾病及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审核专家简介

 


李平,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曾师从我国著名中医肾病专家时振声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负责人。善用经方治疗外感发热、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复杂性泌尿系统感染。主攻慢性肾炎、慢性肾衰及糖尿病肾病等疑难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27期科创中医药沙龙:藏药功能主治变更可行性研讨会在成都顺利举办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1/26/27209/ Fri, 26 Jan 2024 01:07:16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7209     2024年1月21日,第27期科创中医药沙龙在成都顺利举办。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主任兼青委会主任委员张霄潇,上海中医药大学张磊教授,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白玛央珍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元唯安教授,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易进海研究员,苏州大学中药创新转化研究院玄振玉教授,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华桦研究员,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王剑波研究员等专家参加会议,结合沙龙主题以及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研讨。

    专家一致认为藏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浓厚的宗教信仰,在保护藏区人民身体健康方面发挥出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如何进一步阐释藏药的理论内涵、明确其疗效,已成为藏药实现高质量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专家建议藏药可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探索其潜在的临床价值、摸清其可能发挥作用的疾病范围,再结合循证方法,进一步精准定位、明确优势。

    与会专家根据中药改良型新药(2.3类)的相关技术要求以及藏药功能主治变更的可行性路径,结合临床合理定位以及临床研究的可操作性,针对黄香颗粒、雪山胃宝丸、四味雪莲花颗粒、景天清肺胶囊、香菊活血丸、三味甘露散、八味獐牙菜丸等7个案例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
第26期科创中医药沙龙:中药新药研发关键技术与平台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办 //www.precookedfood.com/2024/01/26/27202/ Fri, 26 Jan 2024 01:06:37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7202     2024年1月21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药产业发展与监管科学研究高端智库与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共同承办的第26期科创中医药沙龙在四川成都顺利举办。本次沙龙以“中药新药研发关键技术及平台建设”为主题。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展研究办公室主任兼青委会主任委员张霄潇、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主任范骁辉、四川省骨科医院书记/院长沈海、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易进海、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主任华桦、研究员王剑波、苏州大学中药创新转化研究院教授玄振玉、浙江大学GLP中心副主任杨晓春以及成都融新元、太极股份、四川好医生、成都地奥、奇正藏药、广州陈李济、山西振东、浙江康恩贝、湖南时代阳光、重庆希尔安、成都康弘、重庆华森、联成迅康、嘉亨医药等20余家中药企业研发负责人参会,并围绕中药新药研发关键技术与平台建设展开充分研讨。

    会上,玄振玉教授、范骁辉教授分别以《中药新药研发的几点思考》、《面向中药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及浙大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实践》进行了专题汇报。玄振玉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中药新药开发是反复循证的过程,中医药新药研发需拥抱现代科学技术。范骁辉教授重点介绍了浙江大学智慧绿洲创新中心开发的关键技术以及创新平台,并分享了相关技术和平台的落地转化情况,以及服务中药新药研发的具体案例。

    专家认为,临床价值是中药新药研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新药研究必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选择中医临床优势病种,突出中医药的临床作用与优势,满足和体现其临床价值。2023年12月2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药新药研发用临床需求清单(第一批)》意义重大,基于流行病学资料充分分析了临床需求,结合中药治疗的特点,指明了中药研发临床定位,对导向和指引研发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的中药新药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学会在第一批清单的发布后能扩大病种范围,发布第二、三批清单指导新药研发,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药物,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专家建议,充分发挥学会的学术引领和组织平台优势,团结优势的科研技术团队和研发企业,搭建高质量的中药新药研发学术交流平台,举办“科创中医药”沙龙,赋能小型研讨会,聚焦热点话题,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中华中医药学会获得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 单位,5项活动被评为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www.precookedfood.com/2023/12/29/26990/ Fri, 29 Dec 2023 11:51:56 +0000 //www.precookedfood.com/?p=26990     2023年12月28日,中国科协发布《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对2023年全国科普日有关组织单位和活动予以表扬的通知》,对2023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予以表扬。

    中华中医药学会荣获“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由我会推荐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也获此殊荣。

由我会推荐的“中医药文化走进中小学”等5项活动被评为“2023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等21部门关于举办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做好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我会积极动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相关分支机构、名医名家科普工作室、科普基地,省级学会等于2023年9月集中开展110场科普活动。本次活动,积极探索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媒体技术开展多场线上直播讲座、发布中医药科普短视频、科普文章等多种线上系列活动,同时,也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地铁公益巡展、讲座等多场线下科普活动,据统计活动累计受众上亿人次,本次活动,扩大了传播群体,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实用的科普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