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包含 “血液科” 的搜索结果(4)
知识词条 (4)
缺铁性贫血
主编:罗梅宏 副主编:徐旻,鲍计章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人体铁的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使红细胞生成障碍而导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IDA是贫血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在婴幼儿、孕妇及育龄妇女中尤为多见。IDA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IDA的全球伤残调整生命年达28287000,中国的是1210930,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国民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然而,大众对贫血的认知不足,就诊率、确诊率及诊治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针对这一现状,本词条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大众应该或希望了解的有关于缺铁性贫血的科普问题,包括中、西医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缺铁性贫血对人体的影响、缺铁性贫血与常见疾病和药物的关系、特殊人群的缺铁性贫血、日常生活与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自我管理等十个方面。编写过程中,先后征求一审、二审共十位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的意见。编委会专家用简洁、通俗易懂又不乏科学性和严谨性的语言对所有科学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和可推广性,可以使基层医生、患者及家属更好地全面认识缺铁性贫血,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科学调摄和自我管理。相信医患共同携手,定能给广大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带来更大的福祉!
分类:中医类 - 血液科
浏览量:159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主编:王金环 副主编:田飞,高明洁,赵伟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往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小板自身抗原免疫耐受性丢失,导致体液和细胞免疫异常活化,共同介导血小板破坏加速及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的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为了使基层医生及患者更好地全面认识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并搭建学术平台,血液分会中西医权威专家用简洁、通俗的语言,以问答的方式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诊断、中西医治疗、预防调护等与患者及家属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相信医患同行,携手共抗病魔,共筑身体的健康长城。
分类:中医类 - 血液科
浏览量:182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主编:邸海侠 副主编:赵朋敏,王国姿,刘希赞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是血液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以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以贫血、出血和感染为主要表现。再障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再障发病可能与化学药物、放射线、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该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因其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临床诊断容易误诊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经济负担。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系统梳理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上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涉及再障的中西医认识、流行病学、分类、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调摄和监测等几个方面,并联合血液病领域中西医权威专家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进行了专业解答,可以使基层医生、患者及家属更好地全面认识再障,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和科学调摄。相信医患共同携手,定能给再障患者带来更大福音!
分类:中医类 - 血液科
浏览量:201
多发性骨髓瘤
主编:崔兴 副主编:田劭丹,张杰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恶性浆细胞的克隆增殖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沉积,目前仍无法完全治愈。该病往往起病缓慢,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且临床表现多样化,患者可出现骨痛或骨折、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感染以及淀粉样变性等靶器官损害表现,绝大多数MM患者首诊于骨科、疼痛科、呼吸科、肾内科、心血管科,仅有少量表现为贫血或出血的患者会首诊于血液科,由于非血液科专科医生对MM疾病认识多有欠缺,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转移癌、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因此疾病早期诊断难度大。并且MM早期健康筛查和诊断工作进展缓慢,往往导致患者延误治疗时机从而影响疾病的预后。因此开展MM疾病的早期宣传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意义重大。 本书就是为确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患者以及想了解本病的患者家属而编写。本书本着科普的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了血液学常识,MM的发病,病因,诊断与鉴别,分型分期,中西医治疗,预后、日常养生调护以及健康管理等知识,力求提高公民对MM疾病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提高MM的早期筛查与诊断率,促进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存活率,对减轻国家、社会及MM患者本人的疾病、经济等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的出版意义将不仅是某一科学知识的简单普及,更是社会、全体医务工作者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的具体体现。 编者所在的医学团队长期从事血液肿瘤疾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最新文献,从而保证了本书内容的可信性和新颖性。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虽然各位编者尽己所能,力求知识的全面和语言的通俗,但由于个人编写经验和能力所限,缺点错误仍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及同道不吝赐教,以期再版时补充修订。
分类:中医类 - 血液科
浏览量:135

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建设的权威、专业、惠民、多元的中医药科普公益平台,旨在发挥学会专家资源优势,构建科学、规范、标准的中医药科普知识内容,促进中医药健康科普与文化传播,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电话:010-64274797
邮箱:kxpjb211@163.om
Copyright©2007-2021京ICP备17069760号-1京公网安备110105001699号
Baidu
map